400-0094-002
文章來源:中國勞動關系學院 2018-01-30 10:07:00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2018年藝術類專業招生簡章
一、學校簡介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是中華全國總工會直屬的唯一一所公辦普通高等學校,由全總和教育部共建。
學校的前身是創建于1949年的中華全國總工會干部學校,2003年經教育部批準為普通本科院校,并更名為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校具有60多年辦學歷史,是一所多科性、教學型、應用型大學,涵蓋經濟學、法學、文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六大學科。
學校設有工會學院、勞動關系系、經濟管理系、法學院、公共管理系、安全工程系、文化傳播學院、數學與計算機教學部、外語教學部、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體育教學部、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工會干部培訓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等教學單位。
學校本科專業設有勞動關系、法學(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方向)、社會工作、勞動與社會保障、安全工程、行政管理(企事業行政文化建設方向)、人力資源管理、經濟學、財務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政治學與行政學、漢語言文學、新聞學、戲劇影視文學、酒店管理等專業,形成了以勞動關系、法學(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方向)、社會工作、勞動與社會保障、安全工程等專業組成的特色專業群。2012年12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批準我校開展培養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試點工作,授權專業學位類別為公共管理碩士(MPA),并于2013年起正式招生。我校公共管理專業碩士設置四個研究領域:勞動關系、工會工作、勞動與社會保障和公共安全管理。
高職(專科)專業設有酒店管理、旅游管理、旅游英語等專業。學校根據專業學科特點、行業需求以及資源配置等情況進行優化配置,專業特色鮮明。
學校現有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在校生6445人,其中普通本科學生4728人,高職(專科)學生1717人。
學校現有教職工484人,其中專任教師291人,專任教師中教授、副教授共12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12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北京市教學名師5人,北京市優秀教師5人。根據教學需要,常年聘請其他普通高校的知名學者以及政府機構、大中型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擔任兼職教師。
建校以來,學校積極探索把握普通高等教育發展規律,注重特色學科專業建設,講求教育教學質量管理,著力規范體制機制建設,努力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培養勞動關系和工會等領域所需要的,政治素質過硬、勞動情懷深厚、理論功底扎實、實踐能力突出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學校重視對外交流合作,充分利用自身特點和行業特色與國(境)內外教學及研究機構開展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學校先后與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等近20個國家和港澳臺地區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以及國際勞工組織等開展了教育合作與學術交流活動。2017年1月,學校與河北大學簽訂合作框架協議,開始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2017年9月,學校與中國人民大學簽署《全面合作框架協議》,對外合作與交流水平進入了新的階段。
目前為止,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為社會各界培養了數萬名畢業生。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學校將秉承勤奮進取、嚴謹求實的歷史傳統,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育人為本、服務導向,堅持創新驅動、協同發展,發揮大學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職能,走“質量立校、特色強校”的內涵式發展道路,努力把學校建成勞動關系和工會領域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大學。
辦學條件
學校現有兩個校區,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區及河北涿州市,占地總面積630畝,建筑面積30余萬平方米,建有教學樓、圖書館、禮堂、學生活動中心、體育場館、大學生公寓、電教中心以及與專業配套的專業實驗室等各類辦學設施。校園計算機網絡設施先進,接入便捷,資源豐富,覆蓋北京和涿州兩校區所有教學、科研和管理機構及學生宿舍。學校圖書館現有藏書80余萬冊,電子數據庫34個,電子圖書133萬種,電子期刊近2萬種,與國家圖書館等北京地區近80余所圖書館以及全國多家高校圖書館實現了館際互借與原文傳遞,實現資源共享,為學校師生及全國各級工會干部培訓提供教學研究及信息情報服務。
人才培養
學校始終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服務國家特殊人才需求為引領,立足工會、面向社會,服務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一方面,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堅持教學與科研工作的中心地位;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倡導德育為先,并將素質教育、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有機結合,強化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為社會培養有用人才。為此,在教育教學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舉措,主要包括:
◆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學校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定期修訂本科專業培養方案,持續優化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實施專業建設計劃, 強化實踐實驗教學,推動教學改革的持續發展;加強教學信息化建設和教學資源庫建設,不斷推進網絡課程建設和應用,擴大學生選課范圍和門類,豐富校級公選課資源;改進校級講座教學,開設講座公選課,促進校內外優勢教學力量的常態化利用,有利提升了公選課的學術水準和影響力;通過精品課程、精品教材建設以及教改項目,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實行卓越人才培養計劃,選拔優秀學生赴境外學習交流,拓展交流與訪學渠道,為學生成長提供短期訪學與聯合培養等多種路徑。目前,勞動關系、法學兩個專業被確定為教育部和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點;“文化傳播創新人才培養教學團隊”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勞動法課程被評為北京市精品課程;“以勞動關系專業為主干的特色專業群建設與人才培養”和“復合型文化傳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創建與實踐”兩項教學成果獲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語言的力量》課程被評定為“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
◆強化學業與教學質量管理
學校實施多方位、多層次的教學質量監控。建立了學生學業指導與預警機制;允許符合條件的學生轉專業;開設輔修第二專業(學位);學校積極邀請各行業專家、教師進行專題講座,拓寬學生視野。
◆提高國際化辦學水平
學校一向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充分借助特色專業優勢,致力于培養應用型的國際化人才。2007年至今,學校先后與美國、加拿大、法國、俄羅斯、白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國家以及臺灣、澳門地區等15所高等院校和學術研究機構簽署了合作交流協議或合作備忘錄,并與其中大部分高校建立了常態化的友好合作關系,包括校際互訪、合作舉辦或互邀學者參加研討會、學生聯合培養和短期交流等。學校對外交流還擴及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馬來西亞、南非、印度等國家和地區,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覆蓋面的海外交流資源網絡。目前,學校共選派本專科、研究生各專業學生共計400余人次赴美國、俄羅斯、白俄羅斯、加拿大、法國、英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港澳臺地區的高校進行長短期專業學習,積極參加海外社會實踐、畢業實習及學生國際研討會和暑期夏令營等活動。同時,學校接待國(境)外高校大學生和工會系統的青年、學者來訪交流近400人次。我校學生在國(境)外大學獲得的課程學分及成績依據學校標準可進行認定轉換。
◆注重實驗實踐教學
為加強實驗實踐教學建設,學校建成了法學與社會工作、經濟管理、勞動關系、文化傳播、安全工程等5個實驗區(含35個專業實驗室)以及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場所(含39個專業實驗室)。文化傳播實驗教學中心、勞動關系協調與發展實驗教學中心,分別于2007、2009年榮獲“北京市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稱號。2012年5月,學校與“北方凌云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共建的學生實習基地榮獲“2012年北京高等學校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單位。學校高職學院榮獲“2012年中國飯店業最佳名校獎”(金鼎獎)。2012年7月,學校“勞動關系協調與發展綜合實驗教學中心”獲教育部“十二五”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單位稱號。
◆教學與管理實現信息化
多媒體教學設施設備覆蓋所有教室,教學管理逐步實現信息化,網絡課程及在線教育等豐富了課堂教學形式,教學條件不斷邁上新臺階。
◆多種舉措吸引優秀考生
學校積極建立并不斷完善學生獎助貸體系,完善學生激勵幫扶機制,制定多種獎勵措施吸引優秀考生報考我校。
◆推進課外科技活動
近幾年來,我校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北京市大學生人文知識競賽、北京市大學生模擬法庭大賽、北京市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北京市大學生書法大賽、全國大學生創業綜合模擬大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宜信杯”北京市大學生創業設計競賽、高職高專英語寫作大賽、全國高等院校學生語言文字基本功大賽、中華經典誦讀大賽、全國高校文科類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全國商科院校技能大賽、全國高校模擬集體談判大賽等競賽中,均獲得了較好的成績。
◆第二課堂活動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學校團委積極打造新青年虛擬偶像,弘揚勤學增智、修德立身、明辨凈心、篤實為功的新青年精神。推出新青年學堂、新青年社會實踐高校論壇、新青年志愿者活動月、新青年藝術團專場演出等品牌活動。打造金秋文化藝術節、春煦學術科技節、五月合唱節等特色活動。我校青年赴境內外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先后在全國志愿者交流大會、全國電視合唱大獎賽、北京市大學生音樂節、首都高校挑戰杯大獎賽上摘得金、銀獎。
教學與科研
學校現有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2個,北京市精品課程1門;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近幾年,學校教師承擔北京市教改項目23項;近五年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12項、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6項、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北京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2項、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題8項。
學校就業創業情況介紹
2017屆畢業生基本情況介紹
2017屆我校畢業生共1822人,其中本科1160人,專科662人。截至2017年10月31日,全校2017屆畢業生就業率為97.97%,其中,本科生就業率98.19%,專科生就業率97.58%。畢業生考研升學率10.70%。
就業創業指導服務具體舉措
學校對就業創業工作高度重視,成立“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定期研究、部署和督導就業創業工作,認真落實“一把手”工程。繼續推進就業創業工作“全程化、全員化、專業化和信息化”,形成了“校領導主抓、職能部門統籌、院(系)為主體、師生全員參與的就業工作體系和聯動機制,全力保障就業。
(一)大力推進創新創業工作
就業指導中心認真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視發揮創新創業對畢業生就業創業的引領作用。教務部門逐步完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模式,由專任教師開設創業教育課程,就業指導中心組織跟進各類創業實踐活動,全校協力將學生創新創業與學校人才培養有機結合,逐步形成立體化、多層次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搭建學生創業實踐社會化平臺,與企業合作建立“高校+企業+創業大學生團隊”模式。
(二)積極開拓就業新渠道
各院(系)和就業創業指導中心依托學校辦學特色,利用校友資源,推進校企合作,取得重要突破。主動與各地工會溝通聯系,就業創業指導中心在工會系統內為畢業生尋找就業機會。加強與校友聯系,為畢業生提供了相當一部分專業對口、高質量的就業崗位。積極走訪用人單位,推薦畢業生就業,并就人才培養、產學研合作等達成合作意愿。
(三)繼續強化就業創業攻堅階段的宣傳、培訓和服務
“多管齊下”,加強宣傳,暢通渠道。“有的放矢”,舉辦就業創業系列講座和沙龍,提高培訓質量。“點面結合”,開展面向全體、形式多樣的活動,提供個性化服務。
(四)精準幫扶構建困難畢業生就業托底機制
通過專項經費為困難群體畢業生發放求職交通補貼、就業困難補貼、生源地簽約補貼,為符合條件的畢業生減免學費,同時,積極為城鄉低保家庭、國家助學貸款的畢業生以及殘疾畢業生申請北京市一次性求職補貼。
獎助貸基本措施
為使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能夠順利入學和完成大學學業,我校建立了完善的困難學生資助體系,設立了專門的助學辦公室,采取多種獎優助困的措施,通過獎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勤工助學、困難生補助、學費減免(簡稱“獎、貸、勤、補、減” )等方式,幫助解決學生經濟上的暫時困難。
◆“綠色通道” 鋪平入學之路
“綠色通道”是在迎新現場為經濟困難新生開通的“先注冊、后繳費”的入學通道,辦理方式輕松、便捷。因家庭困難、自然災害等原因暫時無力繳納學費、住宿費的同學,可以通過綠色通道辦理暫緩交款手續,直接注冊入學。
“綠色通道”的路徑為:
a.到所在院(系)交《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情況調查表》;
b.到學生處“綠色通道”迎新接待點,辦理學費緩繳、住宿費及其他雜費登記手續;
c.憑學費緩繳審批單及雜費登記單到財務處、教務處、后勤管理處辦理注冊、入住手續。
◆助學貸款 緩解學費之困
為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學費之憂,國家現已開展兩項助學貸款業務,一是考生本地申請的生源地信用貸款,二是入學后申請的國家助學貸款。
生源地貸款具有貸款方便、審批快速、還款期長等特點,有貸款需要的同學可以向當地國家開發銀行申請,具體申請程序可以網上查詢或向所在高中咨詢。新錄取本科、高職學生都可以在高考本地申請生源地信用貸款。新生申請生源地貸款成功后,可持貸款審批合同到校領取800元的困難補貼。
根據國家助學貸款的政策,我校與中國銀行開展合作,為我校經濟困難學生辦理國家助學貸款業務,申請助學貸款前期需要準備的材料有:1.本人及父母身份證、戶口本復印件;2.本學年度村委會、鄉、鎮及縣級民政部門出示的貧困證明原件;3. 《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情況調查表》原件。
◆獎助學金 獎優助困之策
除國家助學貸款外,我校還設立了多種形式的獎、助學金,用于資助學習成績優秀、積極上進的經濟困難學生,以減輕他們的經濟壓力,促進他們的學習和發展。我校獎助學金主要有五種:
★國家獎學金:主要獎勵學習成績優異,綜合素質、創新能力方面特別突出的優秀學生,獎學金金額為每人每年8000元,獲獎比例約占參評人數的5‰。
★國家勵志獎學金:主要獎勵資助品學兼優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獎學金金額為每人每年5000元,獲獎比例約占總人數的4%。
★國家助學金:主要用于資助家庭經濟特別困難學生的生活費用開支,助學金金額為每人每年2000元,獲獎比例約占貧困學生的70%。
★全總獎學金:主要用于獎勵學習優秀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獎勵范圍涵蓋大一入學新生。
★學校獎學金:為倡導優良學風,學校設立一二三等獎學金,獎勵學習優秀的學生,覆蓋面達20%左右;另外開設有德育標兵、學習進步、文體優勝、創新先鋒等單項獎。
獎學金申請步驟:在綜合素質測評基礎上,由學生向所在院(系)提出獎學金申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評定結果匯總至學生處核定、審批、發放。
◆勤工助學 自我鍛煉之選
學校優先為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勤工助學崗位,讓學生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參加一些有組織的勞動和社會服務,并給予一定的勤工助學補貼。我校助學辦公室下設有學生自治的社團——勤工助學協會,為申請參加勤工助學的同學提供服務。我校勤工助學崗位分為校內崗位和校外崗位兩種,校內崗位有助教、助管和助工三種,校外崗位一般為臨時兼職。
勤工助學協會將在每學期開學兩周內,在勤工助學協會網站上發布勤工助學崗位的通知,同學們可以向所在院(系)領取崗位申請表格,認真填寫后交給勤工助學協會,等待安排崗位,做好參加勤工助學活動的準備。
◆困難補助 解決生活之需
學校設有專項貧困生資助基金,為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的學生發放“特困生補助”。每學年開學初,學生處助學辦公室組織各院(系)調查、了解在校生的家庭經濟情況,并根據情況確定“特困生補助”發放對象,補助發放比例為所在院(系)總人數的10%左右,補助金額為每月100元左右。
◆學費減免 解除特困之憂
學校對家庭經濟特別困難學生實行學費減免政策,每年4月由特困學生向所在院(系)提出申請,學生處審核后可獲得學費減免資格。學費減免分為兩個等級,一等減免學費總額的100%,二等減免學費總額的50%,減免人數約占總人數的7%。
◆咨詢熱線 困難幫助之友
為了方便廣大同學更好地了解我校的資助政策,我們特別開通了助學政策咨詢熱線,接受以上有關資助體系方面的電話咨詢。
咨詢熱線電話:010-88562184
二、藝術類專業介紹
文化傳播學院簡介
文化傳播學院前身為建立于1982年的學校基礎部文化教研室。1994年,文化教研室轉入工會學系成立公關文秘專業,開始招收公關文秘專科學生。1998年,該專業并入職業教育學院繼續招生。2000年,專業調整進學校英橋職業教育學院。2003年增設文化傳播(新聞)專科專業,與文秘專業同時招生。2004年底,學校為適應開展普通本科教育和文化傳播研究需要設置文化傳播系。該系的創建,為學校提升文學藝術素質教育與研究、文化傳播研究和培養文藝、新聞人才,奠定了厚實的基礎。2005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置漢語言文學、新聞學兩個本科專業并招生。2006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置公共事業管理(文化藝術事業管理方向)本科專業,并于同年招生。2010年,學院向教育部申請設置本校唯一藝術類本科專業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并于同年招生,同時停招公共事業管理專業。2009年,文化傳播系升格為學校二級學院文化傳播學院。作為文化傳播學院實訓基地的中國職工音像出版和中國職工電化教育中心擁有全高清設備的350平米演播廳以及諸多先進的影視制作前后期設備,為本院學生教學實訓提供了良好的條件。2009年4月,文化傳播學院漢語言文學、新聞學專業順利通過學士學位授予權專家評審。該院現有漢語言文學、新聞學、戲劇影視文學三個本科專業和一個北京市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文化傳播實驗教學中心。
多年來,文化傳播學院教師在教學、科研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績。2007年文化傳播實驗教學中心獲“北京市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稱號,2008年教學團隊獲“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稱號,2012年文傳學院獲北京市高校第二屆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2015年4月學院視頻課“語言的力量”榮獲教育部頒發的國家級精品課程“中國大學精品視頻公開課”。截止2017年,學院教師共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8項,北京市教改項目2項,全總重點課題3項。
文化傳播學院共有36名專職教師,獲得博士學位者29人。兼職教師13名。這些教師學養深厚,具備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其專業背景涵蓋文學、語言學、新聞學、傳播學、藝術學等多個學科。
學院以中央電視臺、中國職工電教中心(中國職工音像出版社)、中央教育電視臺、全總宣教部、國際部、《工人日報》、中國工人出版社,以及許多大型企業集團的文化、宣傳和教育部門為實習實訓基地,建立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教學實踐的聯系,為構建新的教學模式打下了堅實基礎。
■本科藝術類招生專業
專業名稱:戲劇影視文學
學 制:四年
培養層次:本科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人才培養目標
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培養具備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基礎知識與基本理論,具備戲劇、影視、新媒體影像產品的劇本創作及初步的編導、制作能力的復合性應用型人才。
專業特色與專業綜合改革
專業特色
1.以培養契合當下戲劇影視產業尤其是網絡視頻行業需要的“寬通型”應用人才為核心理念,重視實踐教學及學生實操技能的訓練。具體而言,以“寬口徑、厚基礎、多技能”為基本要求,將編劇的文學素養、劇本創作能力與編導的實踐技能有機結合,培養既能勝任戲劇、影視、新媒體影像產品的劇本創作、文案策劃工作,又具備初步的編導和制作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2.立足學校特色,加強對勞動及勞工領域的戲劇影視作品的創作與研究,使學生在全面接受專業教育的基礎上,兼及勞動文化與職工文化的特色,關注廣大職工命運、情感和生活,創作出優良的藝術作品,形成自己的獨特性。
3.借助文化傳播學院漢語言文學、新聞學兩個專業及文化傳播實驗教學中心的師資力量、課程資源和教學條件,互相滲透、互為支撐,努力實踐學科、復合性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育理念。
專業綜合改革
在專業教學改革與研究方面,本專業先后有《實踐型戲劇影視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戲劇影視文學專業閱讀書目建設》、《以項目機制推動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戲劇影視文學專業課程體系外的實踐教學一體化設計方案》等六個項目獲得學校教學改革項目立項(其中有兩項為校級重點項目)。教育教學成果“新媒體時代新型戲劇影視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榮獲學校第三屆優秀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動畫影視內容產業研究與高校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的新路徑和新方法”榮獲學校第二屆教育教學成果獎三等獎。
2016年,本專業立足于戲劇影視行業新趨勢以探索專業教育方向的專業建設項目“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綜合建設”獲得教育部“教改專項”立項。
師資隊伍
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現有專職教師11人,以中青年教師為主,教師們分別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音樂學院、白俄羅斯音樂學院、首都師范大學等知名學府,專業涵蓋文學、戲劇戲曲學、電影學、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藝術學、音樂學及文化產業研究等多個學科。其中,骨干教師均為高級職稱或博士學位獲得者,多位教師有戲劇、影視、出版、報刊、互聯網絡等行業從業經驗。以該專業教師為核心成員的“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文化傳播創新人才培養團隊”系“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
專業帶頭人
王翠艷:文化傳播學院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文學博士、藝術學博士后。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員、中國高教學會影視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主要講授藝術概論、影視概論、中外戲劇史、中國現當代文學等課程。研究方向為性別視角下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及戲劇影視文化。曾獨立出版專著《女子高等教育與中國現代女性文學的發生》、《燕京大學與“五四”新文學》,參與撰寫《中國實驗戲劇》、《中國藝術傳統研究》、《中國現代文學史》、《張迷世界》等圖書多部,編著有《沈從文評說八十年》、《名家圖說紅樓夢人物》等圖書六部,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學報》、《北京社會科學》、《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新文學史料》、《中國戲劇》、《戲劇文學》、《電影文學》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余篇,另有劇評、書評多篇散見于各類報刊。2009年以來,先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一項、北京市社科規劃重點項目子課題兩項,院級科研項目一項、重點教改項目和一般教改項目各兩項,參與北京市社科規劃項目兩項。曾獲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教學十佳、科研十佳及優秀科研成果評獎論文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各一次,專著三等獎一次。
韓婷婷:文化傳播學院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副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文學博士、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博士后。中國高校影視學會會員、中國廣播電視學研究會會員、北京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主要講授戲劇概論、中國電影史、類型片策劃、美學等課程。研究方向為中國當代電影發展、類型電影。出版專著《中國主流商業電影的史學溯源》,參與撰寫《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代性建構》、《淺述我國電影的市場化改革與創作批評》、《創意產業譯叢》、《中國古代文藝心理學》等圖書,參編教材三部。在《現代傳播》、《中州學刊》、《電影文學》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余篇,其中兩篇論文獲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學會獎。2009年以來,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藝術學青年基金項目、院級科研項目各一項,參與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一項,國家廣電總局重點課題三項,院級一般教改項目兩項。
課程設置
核心課程:藝術概論、中國古典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戲劇概論、影視概論、中外戲劇史、中外電影史、視聽語言、影視聲音、戲劇劇本寫作、影視劇本寫作、表演導演藝術基礎、攝影與攝像、非線性編輯、影視配樂、制片管理、電視節目策劃與制作、劇情片創作、紀錄片創作。
就業領域及就業前景
學生就業前景廣闊。畢業生可在電影廠、電視臺、影視公司、網站等文化傳播機構及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各級各類工會的文化宣傳部門,從事戲劇、影視及新媒體影像產品的劇本創作、創意策劃、編導、制作等工作,亦可從事相關領域的教學研究工作。
部分往屆優秀畢業生
吳桐:2014屆畢業生。在校期間獲學校三好學生、一等獎學金、優秀學生干部、優秀畢業生。現就讀于法國來卡昂大學電影學院 。
楊帆:2015屆畢業生。在校期間獲國家獎學金、學校三好學生、一等獎學金、首屆戲劇文化節一等獎、優秀團干部、北京市優秀畢業生。現就讀于中國藝術研究院戲劇研究所。
水含玉:2016屆畢業生,在校期間獲中華全國總工會獎學金、兩次國家獎學金、北京市優秀畢業生,曾獲學校學生優秀科研獎。現就讀于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攻讀“影視創意與編劇”方向碩士研究生。
王羚麗:2017屆畢業生。在校期間獲中華全國總工會獎學金、學校三好學生、一等獎學金、第三屆戲劇文化節一等獎、第四屆DV大賽二等獎、優秀團干部、北京市優秀畢業生。現就讀于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返回2018列表
文章作者:星干線
上一篇: 中央財經大學2018年藝術類招生簡章
上一篇: 北京聯合大學2018年藝術類招生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