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94-002
文章來源:甘肅中共教育 2018-08-08 09:37:00
對于招警公共基礎知識的考試,戲曲的考察也不容忽視,本篇文章主要通過戲曲的發展歷史和中國五大戲劇分析來讓考生對戲曲這個考點有個清晰的思路,甘肅中公招警考試網預祝所有考生能夠取得理想的成績!
一、中國戲曲的發展歷史
中國戲曲從原始的歌舞發展而來。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以樂舞戲謔為業的藝人,稱為優伶。元雜劇把中國的戲曲藝術推向了成熟。明代,戲曲演出成為城鄉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內容。江蘇昆山一帶形成的昆曲,流傳甚廣。清朝前期,北京作為全國政治文化中心,戲曲舞臺非?;钴S。
元朝文學的主要成就是“元曲”,在文學史上與唐詩宋詞并稱。元曲是元雜劇和散曲的合稱。元雜劇把音樂、歌唱、舞蹈、表演、道白熔于一爐,形成了獨具民族風格的綜合性舞臺藝術,并且產生了韻文和散文組合的結構完整的文學劇本。散曲是當時北方地區的流行歌曲。元代劇作家杰出的代表人物是關漢卿,其代表作是《竇娥冤》。
二、中國五大戲劇分析
京劇:京劇是我國國劇。它的前身為徽調,通稱皮簧戲,曾一度稱為“平劇”,后該稱京劇,有近兩百年的歷史。清乾隆年間徽調進入北京,吸收了昆腔、秦腔的部分劇目、音樂曲調、表演方法和一些民間曲調,演變發展而成。
黃梅戲:舊稱"黃梅調",也叫"采茶戲"。黃梅戲是我國戲曲的主要地方劇種。黃梅戲發源地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安慶地區,戲曲語言為安慶方言。黃梅戲在其漫長的過程中,不斷地吸收了青陽腔、徽劇等和當地民歌及其他戲曲的音樂精華,逐漸形成了今天自己獨特的風格。它的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
評劇:形成于清末民初,約有七十年的歷史。它源于冀東一帶的“蓮花落”,后來吸收了東北“蹦蹦”的腔調,故早年有“落子”、“蹦蹦”之稱。比較初為對口演唱形式,近似東北的“二人轉”,后來陸續吸收了河北梆子的打擊樂.灤州影戲、樂亭大鼓和京劇的唱腔及表演,形成了“唐山落子”,又變為“奉天落子”,比較后成為現在的評劇。
昆曲:是我國傳統戲曲中比較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它原名“昆山腔”或簡稱“昆腔”,清代以來被稱為“昆曲”,現又被稱為“昆劇”。昆曲的伴奏樂器,以曲笛為主,輔以笙、簫、嗩吶、三弦、琵琶等(打擊樂俱備)。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獨特的體系、風格,它比較大的特點是抒情性強、動作細膩,歌唱與舞蹈的身段結合得巧妙而諧和。
豫劇:是河南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主要流行于河南全省以及陜西、甘肅、山西、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湖北等省的部分地區。因其早期演員用本嗓演唱,起腔與收腔時用假聲翻高尾音帶"謳",又叫"河南謳"。又曾名"河南梆子"、"河南高調"、"靠山吼"等,建國后才統一改為今稱。
返回藝考新聞列表